《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作者:马克思主义课程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0-11 12:16:45
A A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

120011

课程类型

必修课(√),  选修课(  )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40

课内实践学时

6

课外实践学时

8

学分

3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二年级各专业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主干课程,具有理论基础作用,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除导论外,共设七章内容,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二、三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其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四、五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全面、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六、七章)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5年修订版。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专题教学指南,将本门课程设计成十七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穿插一个故事,启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讨论,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知识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把握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课程能力要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达成目标]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将来能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专题一 “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马克思求学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在整个课程中起导入性作用,主要讲授马克思为什么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使大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性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本课程应有的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题对应教材导论部分。

1、了解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

3、了解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求学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马克思生平简介

(二)“三个一生”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故事:马克思求学故事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点:

马克思在人类思想上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方法]  

本专题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视频影像资料导入方式,如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的讲话视频。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选取电视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关于马克思的相关视频片段,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加深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采用新课导入的方式与专题结合;先把故事精炼化和简练化,采用悬疑的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然后在授课中一步一步地解答,最后在课后小结中给出最终答案

[计划学时] 2学时

专题二: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两个转变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而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本专题对应教材导论部分。

1、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两个转变”。

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故事:马克思的两个转变故事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主题,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采用新课导入的方式与专题结合。

[计划学时]3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三:辩证唯物+马克思的爱情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而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问题出发,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理论意义,阐明人类哲学思想史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对立,始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揭示哲学物质观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基础。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1、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意识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2、熟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形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3、了解意识的起源、马克思爱情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

(二)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古代唯物主义

(二)近代唯物主义

(三)人类哲学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一)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五)意识与人工智能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故事:马克思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世界统一于物质

教学难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要点: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党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本专题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中西方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物的典型论述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理性。在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以及错误的时空观、错误的意识观进行批判时,可列举历史上相关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论证的战斗性和说服力。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 2学时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择业故事

[目的要求]

物质世界怎么样出发,进一步深化对物质世界的本质的认识。阐明物质世界的总特征,阐明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深刻阐明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个基本环节。重点阐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认识与实践意义;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及其现实意义;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熟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及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质、量、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3、了解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马克思的择业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质世界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内容与形式

(二)本质与现象

(三)原因与结果

(四)必然与偶然

(五)现实与可能

五、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与思维能力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故事:马克思的择业故事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

教学难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点: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变化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大规律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把握与前一专题教学内容的联系。坚持深刻性和生动性相统一原则,做实学理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立足历史,深入挖掘中西方哲学故事、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开展借古喻今;立足现实,广泛收集提炼典型实例,摆事实、讲道理,针对有关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浅入深出的阐释。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光辉典范。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分散融入到专题中去。这种方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依据专题内容有效融入。

[计划学时]5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五:科学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帮助学生弄清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实践的概念、特征、基本结构、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历程,让学生领会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学习运用科学实践观,就要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

1、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熟悉人类的具体形式;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3、了解科学的实践观当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科学实践观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

(二)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三)实践的基本结构

(四)实践的多样形式

二、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社会基础

(二)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三、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四、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一)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

(二)科学的实践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金钥匙”

故事:马克思的择业故事

教学重点

实践的本质

实践特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难点: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教学要点:

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当代意义

[教学方法]  

在讲授本专题时,建议采取案例视频导入的方式,播放视频《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力量引领中国破浪前行》,通过五分钟的视听冲击让学生大致了解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帆等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抛出问题,追问学生以上种种力量背后的终极力量究竟是什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引入对科学实践观的聚焦。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做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六: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中国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准确把握认识的本质、辩证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真理的特点和评价标准,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基本观点,准确把握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能够辨别错误的认识路线,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后半部分和第二节、第三节。

1、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熟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真理的含义。

3、了解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中国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二)对认识的本质的科学回答

(三)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二、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价值、价值评价与价值观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故事:中国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难点:

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

      教学要点: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教学方法]  

本专题概念、原理偏多,贯穿本章的逻辑主线,就是论述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等范畴的逻辑关系,可使用思维导图、案例对比等方法,从认识本质路线的分歧导入,通过分析各种哲学派别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由浅入深,由繁至臻,逐步揭示认识的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进而阐明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实现价值,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分散融入到专题中去。这种方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依据专题内容有效融入

[计划学时]5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唯物史观的产生+马克思之痛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真正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块整钢的科学内涵,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逻辑发展,科学领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1、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熟悉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马克思之痛的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旧历史观及其存在样态

(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二、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存在的内涵

(二)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三)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

(一)社会意识的复杂构成

(二)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的重大现实意义

故事:马克思之痛的故事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教学要点: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教学方法]  

由于本专题带有从宏观角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建议使用经典原著解读法,以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典著作的方法从总体上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解读经典的同时一定要能够与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3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八: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流亡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在真正领会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深刻领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1、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熟悉生产力的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内容;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国家的实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流亡的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基本内涵

(二)生产关系基本内涵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的基本内涵

(二)上层建筑的基本内涵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三、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一)交往及其作用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变更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故事:马克思的流亡故事

教学重点

1、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2、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1、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世界历史的形成

2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教学要点:

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思政课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共融。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九: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破除英雄史观”“唯神史观”“唯意志史观等传统旧历史观的影响,在唯物主义的思想逻辑中展现社会发展的真实画卷,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道路问题,并最终回答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而使学生在领会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产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从而破解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1、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

2、熟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了解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社会基本矛盾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阶级方式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的产生及内涵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改革的性质

(二)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与技术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三)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故事: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改革性质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元”动力

阶级分析法

教学难点:

革命与改革关系

科学技术双重性

      教学要点: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由于本专题的特殊性,要善于把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教学方法的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导入,尤其要把本专题与上一专题有机关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重要原理的诠释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勇于直面重大现实问题;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以新课导入的方式与专题结合;这种方式是先把故事精炼化和简练化,采用悬疑的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然后在授课中一步一步地解答,最后在课后小结中给出最终答案。

[计划学时]3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理论层面深刻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1、掌握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熟悉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

3、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中国改革开放故事《共产党宣言》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

(一)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二)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一)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一)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二)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三)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四)构成一个整体

故事:《共产党宣言》故事

教学重点

人的本质

人民群众的内涵

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路线

      教学要点: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本专题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把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与实践素材的生动性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鲜活案例的领会,深刻诠释党的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基础。要善于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十一:劳动价值论+中医经典故事——“杏林春暖”

[目的要求]

通过系统讲解本专题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当代价值,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1、掌握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及作用。

2、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

3、了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中医经典故事——“杏林春暖”。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区别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质和量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三、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货币本质和职能

四、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形式

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

故事:中医经典故事——“杏林春暖”

教学重点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劳动价值论

教学难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商品的价值量如何决定?

      教学要点: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二重性创造商品的二因素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特殊矛盾,也揭示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一般原理。要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般原理,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分散融入到专题中去。这种方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依据专题内容有效融入。

[计划学时]3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十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是个好“医生”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1、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熟悉劳动力商品化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方法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3、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马克思是个好“医生”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商品

(三)资本主义生产

二、资本的运动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二)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故事:马克思是个好“医生”故事

教学重点

1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

教学难点:

1、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2、资本如何实现增值?

      教学要点:

劳动力商品

资本循环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回顾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的基础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而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运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而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利息等具体形式。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以新课导入的方式与专题结合;这种方式是先把故事精炼化和简练化,采用悬疑的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然后在授课中一步一步地解答,最后在课后小结中给出最终答案。

[计划学时]5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十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伟大女性燕妮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基本线索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历史趋势;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1、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垄断形成的必然性;帝国主义基本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与根本原因。

2、熟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表现

3、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形式、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伟大女性燕妮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及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内涵及表现形式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根源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及其本质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新表现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阶段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变化及其实质

四、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必然性

(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长期性

故事:伟大女性燕妮故事

教学重点

1、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必然性

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变化及实质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4、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教学难点: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2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长期性;

      教学要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经典理论,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和新变化进行研究,尤其是要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所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事实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说服力。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3学时(其中讨论1课时)

专题十四:经济全球化及发展趋势+华为公司发展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1、掌握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全球扩展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2、熟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华为故事发展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生产全球化

(二)贸易全球化

(三)金融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二)反全球化

(三)逆全球化

故事:华为公司发展故事

教学重点

1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作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和应对逆经济全球化;

2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要辩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正确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逆经济全球化现象,客观分析其实质与成因,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经济全球化建康地发展。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以新课导入的方式与专题结合;这种方式是先把故事精炼化和简练化,采用悬疑的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然后在授课中一步一步地解答,最后在课后小结中给出最终答案。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十五: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实践+苏联解体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了解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践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1、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熟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践把握

3、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苏联解体的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重要表达

(三)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

(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践把握

故事:苏联解体的故事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教学方法]  

本专题教学中,可以从辨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曲解入手,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对重大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诸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其中的根源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哪里,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等。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分散融入到专题中去。这种方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依据专题内容有效融入。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十六: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邓小平“三落三起”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特点,激励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三节。

1、掌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熟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3、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三落三起”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四)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前进的精神状态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二)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三)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

(四)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四、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一)正确认识21世纪社会主义的形势

(二)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

故事:邓小平“三落三起”故事

教学重点

讲清楚“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的道理之所在

教学难点:

讲清楚如何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教学要点: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教学方法]  

本专题教学中,可结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讨论中国的改革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结合鲁迅先生的名言,展开讨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分散融入到专题中去。这种方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依据专题内容有效融入。

[计划学时]2学时

专题十七: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代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目的要求]

本专题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揭示实现共产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使学生既认识到科学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又明确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本专题对应教材第七章。

1、掌握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2、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名论断。

3、了解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了解一代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一、共产主义新社会新在何处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崇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坚定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故事:一代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要点: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专题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开展教学。问题一:习近平鲜明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共产主义特征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导入课程。问题二:习近平指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为什么必须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以这一问题导入课程,讲清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问题三:习近平鲜明地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那么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时代又赋予当代大学生什么样的历史责任?以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导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读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

故事融入方式:建议将故事作为独立的单元放到专题中。这种方式就是在课中或课后单独分享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理论

讲授

见习

课外实践

讨论

1

专题一:“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马克思求学故事

2

2

专题二: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两个转变故事

2

1

3

专题三辩证唯物论+马克思的爱情故事

2

4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择业故事

4

1

5

专题五:科学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故事

2

6

专题六: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中国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故事(从辩证思维来看中国的抗疫)

4

1

7

专题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唯物史观的产生+马克思之痛故事

2

1

1

8

专题八: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流亡故事

2

9

专题九: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突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1

10

专题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故事(创作过程及经典内容)

2

1

11

专题十一:劳动价值论+中医经典故事——“杏林春暖”

2

1

12

专题十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是个好“医生”故事(给社会发展开出药方)(4课时)

4

1

13

专题十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伟大女性“燕妮故事

2

1

14

专题十四:经济全球化及发展趋势+华为公司发展故事(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

2

15

专题十五: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实践+苏联解体故事

2

16

专题十六: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邓小平“三落三起”故事(联系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挫折)

2

2

17

专题十七: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代药王孙思邈的故事(突出医学生的使命)

2

2

合    计

40

6

8

四、教学参考书目

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导引.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洪晓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解析.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疑难问题解析.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肖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李秉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曹普澄、张素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11、靳辉明.思想巨人马克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15、《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6、《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5.

17、《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

1.期末需为闭卷方式考核。

2.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3.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过程性考核又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平时成绩前者占30%(其中课堂考勤占10%、作业及提问占10%、课内实践占10%),课外实践成绩占20%(具体以实践报告为准)。

六、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各专业。

2、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更好地为中医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服务,该课程教学必须有不同侧重点,针对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案例和教学方式并使之相配套。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又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要将三方面较好结合。因此,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内容衔接,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能教条主义地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本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落实,将所学知识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衔接,使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了解现实。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