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设计
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发表时间:2020-11-24 21:48:4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设计

 

授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班级:   2018级部分班级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月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导论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自学资源: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

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时代背景、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熟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3.了解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情感。

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初学本门课程,许多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章节授课力争通俗易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

2.本章节重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门课能否上好,绪论乃重中之重。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1、关于“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该问题联系实际不够。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初步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改革:

1.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教学步骤:

自我介绍、提问、互动

 

案例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

2、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课堂教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讨论:你对马克思、马克思主及原理概论课程了解多少?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阅读自学

讨论: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案例:千年思想家评选与第四次“马克思主义热”

讨论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如何发扬大医精诚思想?

讨论2如何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发扬延安精神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图片展示

讨论:如何在“大医精诚”思想的基础上理解医学生的使命?

讨论:如何理解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结(学生谈感悟)

 

板书提要: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举例要点:

案例一:千年思想家评选

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路透社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三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结果,马克思三次位列榜首,仅一次一票之差位居第二。

案例二:第四次“马克思主义热”

1989-1991年的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人们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多少带点关系的东西全都埋葬了,认为马克思主义死亡了、社会主义破产了。然而在20-21世纪之交,世界又掀起了“马克思热”。

案例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841年,根据教会慈善机构报道,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有大批的工人找不到工作,长期的失业使工人生活完全没有着落,许多人在把东西典当一空后,最后不得不当掉裤子,整天躺在被窝里。有一个叫卡恩的人,一家5口,包括3个孩子,全都失业了,卡恩生病,一个孩子也生病。病孩躺在地下室潮湿的角落里。身下只垫一些刨花。身上连遮体的破烂都没有。

另一个报道说:1840年,一个26岁的织工干了一夜的活,太累了,一头从织机上栽下来死去,留下妻子和一个孩子。在此之前,他长时间失业,也没有吃东西。这一天,他临时得到一点工作,就拼命干,结果竟累死了。

案例四: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医术精通、诚心救人、大医之体、为医之法。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案例五: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

案例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个明确”和“14条坚持”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8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4条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意识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特点与形式;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认识与实践意义;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及其现实意义;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熟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形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及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质、量、度、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3.了解意识的起源;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使学生掌握发挥意识能动性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1、关于“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该问题联系实际不够。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初步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

1.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10分钟

 

 

 

4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4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提问:

第二步:讲述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案例感悟蜘蛛

讨论:世界观、哲学、方法论的含义。

引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物质的概念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案例:打即不打

讨论并引出:时空的概念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课前提问: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案例:猪孩

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

案例:纣王与象牙箸、秀才赶考

讨论: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阅读讨论

课后总结

 

课前提问: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多媒体展示、案例、讨论)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案例:老鼠夹子和鸡、猪以及牛

讨论:老鼠夹子和鸡、猪以及牛有什么样的联系?

问题: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在米尔格伦提出六度分隔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普遍联系)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和联系的特征。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图片展示并讨论:三组图片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都是永恒发展的。

图片展示并讨论: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实现,从大哥大——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后者吸收前者的成果,辩证否定。

阅读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内容与形式

案例:深山藏古寺

评析:和尚挑水这幅画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通过“和尚挑水”这种比较含蓄的形式反映了“深山藏古寺”这个内容,因而得到宋徽宗的赏识,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案例:普希金与妻子

评析:美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本质与现象

1、含义

案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讨论与评析:本质通过种种现象表现出来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首先,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案例:给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一封信

评析:有时候已经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真相,所以,要把握真相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案例:古堡擒凶

评析: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原因与结果

图片展示

根据图片思考并讨论:有人在办完某事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没有结果?

教师总结: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和未预期的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之分。这里所谓的“毫无结果”只不过是指未达到预期的结果。“毫无结果”的说法,只是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的,决非否定了原因与结果互相依赖的关系。

(四)、必然与偶然

1、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材料一:国人的一天

材料二:习近平关于食品安全的讲话

讨论:以上案例的启示。

评析:作假造假,必然要受到惩罚。

2、偶然性是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

案例一:徐志摩的诗《偶然》

案例二:一战中的一次对峙

讨论: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评析: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其中所包括的都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

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案例一:海恩法则

案例二:小学遭遇雷击事件

讨论:以上两则材料的启示。

教师评价总结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

案例一:守株待兔

评析: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

第二,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案例一: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案例二:伦琴发现X射线

评析: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

(五)、现实与可能

1、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

案例:一个鸡蛋的家当

评析:可能并不等于现实,它们是有区别的。要从可能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付出努力,而不是凭着主观想当然。

2、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3、现实性和可能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总结

处理练习题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引入:南唐江南名士徐铉的故事

引导学生总结: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宋太祖正确地处理了“愚”和“智”这一矛盾关系,从而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古代四大美女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即 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事如意”的理想化境界。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案例:10顶小帽子

讨论并总结:任何事物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

引入度的概念:

黑格尔: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以此为依据讨论质量互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案例:凤眼蓝的种植

讨论: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结论:扶——不扶——拍照或报警再扶(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课后思考题:如何理解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课前提问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多媒体展示、案例、阅读)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阅读讨论

(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案例:屠呦呦与诺贝尔奖

讨论:你如何看待屠呦呦的成就?作为一名医学生应

该如何做?(渗透大医精诚和邵小利精神)

(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案例: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道路

讨论:对于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道路的反思。(渗

透邵小利精神和延安精神)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方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此如何理解?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讨论并回答: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哪些方法?(讨论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一)辩证思维能力

案例:南京一家9口“切胃”减肥

   讨论:如何理解辩证思维能力?

(二)历史思维能力

案例:黄宗羲定律与农业税改革

   讨论:如何理解历史思维能力?

(三)战略思维能力

案例:毛泽东的惊人预言

   讨论:如何理解战略思维能力?

(四)底线思维能力

案例:沙漠中的骆驼

   讨论:如何理解底线思维能力?

(五)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中国与世界各历史阶段创造发明情况

   讨论:如何理解创新思维能力?

课后总结

讨论与习题

板书提要: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

   1、你认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

2、在学习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举例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4、如何认识归纳法和演绎法?

举例要点:

案例一:感悟蜘蛛

通过对雨中蜘蛛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个人:孤立静止的世界观;第二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第三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

案例二:猪孩王显风、狼孩卡玛拉、阿玛拉

猪孩和其中的一个狼孩在社会的关注下,摆脱了动物的心理,重新回到人类的怀抱。在猪孩和狼孩回归人类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三:纣王与象牙箸

故事中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案例四:秀才赶考

该故事重在说明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它不仅能对人产生积极作用,也能对人产生消极作用。

案例五:打即不打

该案例重在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案例六:老鼠夹子和鸡、猪以及牛

该案例围绕老鼠夹子和鸡、猪以及牛的关系展开,重在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案例七:南唐江南名士徐铉的故事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宋太祖正确地处理了“愚”和“智”这一矛盾关系,从而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

案例八:古代四大美女的优缺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即 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事如意”的理想化境界。

案例九:10顶小帽子

马尔罗夫让帽匠给自己做帽子,由于他的贪得无厌帽匠制出来的帽子只能戴在手指头上,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

案例十:凤眼蓝的种植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实现,后者吸收前者的成果,辩证否定。

案例十一:屠呦呦与诺贝尔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案例十二: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道路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后来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发生了分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综观他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斗争,忠心耿耿,矢志不移,为党的事业贡献出毕生精力: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第二种:开始时满腔热情,当革命处于低潮时动摇脱党,投入反动营垒,晚年有所认识,回到人民行列:包惠僧、刘仁静;第三种:怀着不纯的动机被革命洪流卷入党内,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走上脱党、叛党、反党的道路,甚至当上叛徒、特务、汉奸,为人民所唾弃: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

案例十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党的八大: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及讨论

 

 

 

自学法

 

 

图片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阅读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讨论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熟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真理的含义。

3、了解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使学生掌握发挥意识能动性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绪论部分和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难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3、在教学中对延安精神、邵小利精神和大医精诚思想的渗透

4、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贯彻延安精神、邵小利精神和大医精诚思想。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科学的实践观

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初步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教学改革:

1.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5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提问:

第二步:讲述具体教学内容

课前提问: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引入案例:第五次反“围剿”

讨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一、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图片展示:教师总结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图片展示:讨论并总结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四)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案例: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讨论:如何理解以上问题?

 

案例:苏格兰奇男子的奇怪病症

讨论: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学生阅读、自学、讨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案例: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约翰·洛克的白板说

教师总结: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3、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图片展示

讨论总结: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二)从实践到认识

通过图片、案例让学生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案例:邹忌讽齐王纳谏

讨论总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三)从认识到实践

案例:安徽小岗村故事

学生讨论总结: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案例:中美教育对比

讨论并总结: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课后总结和习题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多媒体展示、案例、讨论、阅读)

课前提问: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讨论)

(一)真理的客观性

案例:棱镜门事件

讨论总结: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辨析: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学生讨论结果:这在平面中是正确的。但在球面中,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在凹面中内角和〈180度。所以这个时候,真理就是相对的了。

教师总结: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含义和表现

(三)真理与谬误

辨析:“造反有理”

学生讨论并总结:谬误的含义和谬误产生的原因

引申讨论: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避免谬误的产生。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学生自学并讨论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案例:生命的起源

讨论: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了解了之后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注: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渗透延安精神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案例1:张衡与候风地动仪(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案例2:白居易诗作《放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学生讨论总结: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讨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一)价值

(二)价值的基本特性

案例:徐本禹的故事以及中国的乡村教育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徐本禹正是在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形式即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

(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阅读自学

(四)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案例:最美乡村女医生

讨论:渗透大医精诚及邵小利奉献精神

(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案例:邵小利

讨论:渗透邵小利奉献精神

课后总结和习题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复习提问

引入案例:牧师与穷人

学生讨论并总结: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案例:衡水中学

学生讨论并总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需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相结合。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案例:投诚的188万国民党军队的改造

讨论:以上事例给了你什么启示?

注:之所以顺利改造了投诚的188万国民党军队,就是因为从旧军队中士兵们受压迫的实际出发了,再引申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渗透延安精神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学生自学

课后总结讨论

习题

阅读

板书提要: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课堂提问:

1、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什么是认识的主体?            

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4、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举例要点:

案例一: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在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讲述的过程中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案例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在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中共当时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此来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案例三:苏格兰一奇男子患长期迟到症,一生从未准时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案例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案例五:安徽小岗村故事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案例六:中美教育的对比

1979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

案例七:棱镜门事件

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案例八:生命的起源

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案例九:张衡与候风地动仪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案例十:白居易诗作《放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说明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案例十一:徐本禹的故事以及中国的乡村教育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徐本禹正是在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形式即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

案例十二:最美乡村女医生

   钟晶,女,布依族,1982年生,贵州省黔西南州龙河村卫生室医生。20125月,钟晶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112日正式揭晓,钟晶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20139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案例十三:河北衡水中学备受争议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而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案例十四:投诚的188万国民党军队的改造

之所以顺利改造了投诚的188万国民党军队,就是因为从旧军队中士兵们受压迫的实际出发了,再引申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渗透延安精神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案例式教学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自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讲授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

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熟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内容;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国家的实质;社会意识结构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了解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使学生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基本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改革:

1.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3分钟

4分钟

 

 

 

 

4分钟

2分钟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提问

第二步: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课前提问: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图片展示

讨论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学生讨论并总结: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

案例:孟母三迁

讨论总结:说明地理环境对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案例:日本侵略中国和西部崛起的撬起牛肚子的理论

讨论总结: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案例:中国历代的人口政策

讨论总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图片展示

讨论总结: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社会意识

阅读讨论

总结:重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案例:美的趣谈

讨论总结:人们的审美观念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自学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案例:家庭生活三大件的变化

讨论总结:

实践证明,科技发展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案例:大跃进运动

讨论总结: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图片展示

学生自学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阅读并讨论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课后总结复习

 

课前提问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多媒体展示、案例、讨论)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讨论:为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长沙抢米风潮

讨论总结: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讨论总结: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学生阅读讨论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案例:楚汉之争

总结说明: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案例:黄巢起义

总结说明: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引导学生讨论: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名人名言:

列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案例:张志新、遇罗克

讨论总结:夸大阶级斗争是错误的。

案例: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

讨论总结: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的。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案例:十月革命

讨论总结: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商鞅变法

讨论总结: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名人名言: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案例:改革开放

讨论总结: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案例:电脑与“中国制造”

讨论总结: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案例:太湖蓝藻大爆发

讨论总结: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运用能得当,能造福于为类;运用不当,则会对人类带来灾难。

课后总结复习

 

课前提问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引入:国际歌

讨论并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举例: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 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柏拉图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荀子

讨论并总结: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案例:秦始皇陵、阿旁宫、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等

讨论总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案例:甲骨文、唐诗宋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讨论总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案例: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

讨论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图片展示

学生阅读讨论:

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内容。

2、如何理解“14条坚持”。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案例:孙中山、邓小平、爱因斯坦介绍

学生讨论并总结: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学生阅读、讨论

课后总结复习

板书提要: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课堂提问:

1、如何理解真理的主观性?

2、社会基本矛盾包括哪些内容?

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举例要点:

案例一:孟母三迁

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案例二:日本侵略中国和西部崛起的撬起牛肚子的理论

说明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案例三:中国历代的人口政策

说明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案例四:美的趣谈

人们的审美观念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非洲有些部落以为拔掉上门牙或挫短上门牙是美的,因为前者使他们和反刍动物相象,后者使他们和食肉的野兽相象。还有些部落的妇女为了追求美丽,在自己的上嘴唇上钻一个孔,穿上一个金属的或竹制的大环子。

案例五:生活三大件的变化

实践证明,科技发展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案例六:大跃进运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案例七:张志新、遇罗克

夸大阶级斗争是错误的。

案例八:昆明火车站暴力事件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的。

案例九: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十:电脑与“中国制造”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十一:太湖污染以及诸多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案例十二:国际歌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案例十三:历史上许多人对人民的理解

英雄史观之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案例十四:秦始皇陵、阿旁宫、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等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案例十五:甲骨文、唐诗宋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案例十六: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案例十七:雷锋、何玥、龙口最美女护士

普通个人也能做出伟大的事情。

案例十八:14条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图片展示法

自学法

 

自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阅读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名人名言学习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自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阅读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讨论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及作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与根本原因。

2、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劳动力商品化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方法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资;

3、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加深理解辩证的思维方式并充分了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固有矛盾。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学会辩证的、一分为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了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固有的矛盾。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绪论和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入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学习。

教学重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教学难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让学生容易理解。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和讨论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原始积累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初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一些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其政治、经济等特点,清楚了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教学改革:

1.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1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重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提问

第二步: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课前提问:

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引入案例:校长与学生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总结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设置问题、阅读并讨论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图片展示

学生计算、讨论: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教师总结:商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表现出来,它经过了交换价值最后到货币形式,揭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图片展示引入

讨论1很多衣服在应季的时候都比较贵,但是一到换季的

就会打折降价?

讨论2劳动力也是商品,如何提高这种商品的价值?

(渗透在校学习期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阅读并讨论: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生自学: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哪些?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学生自学: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课后总结复习

 

课前提问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阅读讨论:社会形态为什么会演进和更替?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途径有哪些?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案例:圈地运动和贩卖黑奴

学生讨论1对于英国蒙哥马利马丁所说的“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折磨他的肉体”应该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阅读并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过程。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案例:图片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讨论总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PPT中设置相关习题)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理论讲授法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图表法讲授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案例:8小时之歌与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

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图表法并结合前面的两个案例讲授

(三)资本积累

图表法并结合前面两个案例讲授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阅读讨论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阅读讨论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阅读讨论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材料: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展示并讨论: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案例: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课后总结复习

 

课前提问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案例:巴黎惊魂夜

学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外职能和对内职能。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案例1科索沃战争、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美国在国际社会上对别国的干涉

案例2: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讨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民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讲授、讨论、总结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讲授、讨论、总结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阅读

板书提要: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课堂提问:

1、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举例要点:

案例一:圈地运动、贩卖黑奴案例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要按照自身创造整个世界。

案例二:三次社会分工

  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案例三:大学生就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

案例四:八小时之歌和日伪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

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

案例五:虚假的繁荣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案例六: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正确评价

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本质。

案例七: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

资本主义要按照自身创造整个世界。

案例八: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万象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案例九:“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各党派的态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

 

 

 

 

 

 

 

 

 

 

 

 

案例式教学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问题设置法

阅读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讨论法

 

 

 

自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自学法

 

 

 

 

阅读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阅读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讲授法

 

图表法

讲授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表法

案例式教学法

图表法及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及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

 

讲授法、讨论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627日。
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垄断形成的必然性;帝国主义基本特征;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熟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动因、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3、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形式、作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思辨技能,逐步培养其思辨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在科学把握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部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让学生容易理解。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改革:

1.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提问

第二步: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课前提问:

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案例:世界十大贵族学校

讨论: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案例:“垄断”一词的最早来源

讨论:什么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案例:洛克菲勒财团

讨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有哪些?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案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

讨论:如何理解融寡头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控制方式?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讲授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案例:二战后最严重金融危机

讨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有哪些?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案例:布雷顿森林体系

讨论: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波音公司787梦想客机图片

讨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的作用。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讲授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案例:反全球化运动

讨论: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阅读

 

课前提问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讨论并回答问题:(一)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案例:凯宾斯基酒店

学生讨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学生总结: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在于:第一,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动力;第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一定影响;第四,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学生总结: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作出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改革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料:西方社会社会融合机制“失效”的表现

教师总结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阅读

答疑

 

课前提问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课后总结复习

处理习题

板书提要: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课堂提问: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条件下资本主义竞争的区别。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举例要点:

案例一:世界十大贵族学校

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发展到什么程度?

案例二:洛克菲勒广场及洛克菲勒财团

垄断组织。

案例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案例四:二战后最严重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案例五: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它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案例六:反全球化运动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反全球公运动本身也成了一种“全球化”,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全球化。

案例七:凯宾斯基酒店

凯宾斯基酒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豪华酒店,最初建立于1897年。酒店集团则创建于德国,现旗下酒店遍布欧洲、中东、非洲、南美和亚洲,在北京、柏林、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德累斯顿和圣莫里茨等地拥有45处以上的私人酒店和特色酒店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学生归纳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论粮食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62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熟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3、了解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本章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结合的视角,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通过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建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对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初步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教学改革:

1.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2分钟

 

 

 

 

 

 

 

 

 

4分钟

2分钟

 

 

2分钟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提问

第二步: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课前提问:

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列举:空想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学生讨论并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标志。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案例: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学生讨论并总结: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学生讨论总结:1917117日(俄历10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案例: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学生讨论总结: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案例:二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学生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阐释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案例: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征程。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阅读

 

课前提问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思想。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思想。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思想。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思想。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第六,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

第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八,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

第九,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10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引着想要透过中国找寻未来方向的世界目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习题

课后阅读

 

课前提问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学生阅读、讨论、自学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讨论: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渗透延安精神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案例:斯大林模式(以高度集权为特征)

学生讨论总结: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核

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讨论:如何看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为例,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同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图片展示:从建国初期到当代社会(衣食住行)

穿插音乐:从建国初期到当代社会

目的: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课后总结复习

板书提要: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课堂提问: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三个发展阶段。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举例要点:

案例一: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

让学生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案例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案例三: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案例四: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所以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案例五: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几组图片的对比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但它并不是一诞生就完美无缺,一出现就一成不变的。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经历了坎坷曲折。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要善于在曲折中把握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列举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讨论法

问答法

 

 

 

 

 

 

 

 

 

 

 

 

 

 

 

 

 

 

 

 

 

 

 

 

 

 

 

 

 

 

 

 

 

 

 

 

 

 

 

 

 

 

 

 

 

 

 

阅读法

问答法

 

讲授法

 

 

 

 

 

 

 

 

 

 

 

 

 

 

 

 

 

 

 

 

 

 

 

 

 

 

 

 

 

 

 

阅读法

讨论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归纳法

 

 

 

 

 

 

 

 

 

 

 

 

 

 

 

图片展示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研 室:原理教研室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资源:

1、《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国家与革命》第五章,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

7、《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版。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2、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名论断。

3、了解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思政教育目标:

使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1.授课力争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案例入手,知识讲清讲透。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分析所选用教学媒体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适合教育对象;最后教学媒体的选用要符合教学条件。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并初步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评价:

1、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几乎一致。

2、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成功。

3、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和课件: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和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改革:

1.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2.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生动直观的双向交流互动平台,融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授课中,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6分钟

4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提问

第二步: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课前提问:

讲授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案例: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

讨论:柏拉图和莫尔的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即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文并讨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学生总结回答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课后总结

阅读讨论: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谈一谈你的理解。

课后习题

 

课前提问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讨论: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规律?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自学并讨论: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案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归纳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讨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想

归纳总结: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的统一。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案例:中华第一村:华西村

讨论:渗透延安精神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案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讨论:渗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给学生推荐并介绍书目:《党的好干部》

《党的好干部》是一部集中宣传18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先进事迹的图书,2014414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课后总结复习

课后阅读讨论

板书提要: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课堂提问: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举例要点:

案例一: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性质和幻想色彩。他们的描绘虽然被传为佳话,但最后均沦为空想,而不能成为人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但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由来已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

案例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案例三:华西村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案例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那些成就

2016年,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8个年头,在这38年,中国从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总之,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案例五:党的好干部

《党的好干部》是一部集中宣传18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先进事迹的图书,2014414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录的“党的好干部”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事迹感人至深,在干部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案例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要明确:

第一,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第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第三,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阅读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学生归纳法

 

 

 

自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学生归纳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法

 

 

讲授法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